关于企业
谨慎抄底大宗商品市场
发布日期:2016-01-22|
分享到:
浏览量:668

生意社01月22日讯

  还没有进入“猴年”,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已呈现出“上窜下跳”行情。本周一,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面积普涨、个别商品暴涨,同样的情形延续至周二。然而,周三在原油下跌的推动下,大宗商品行情又大部分收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商品市场并无实质性利好,尤其需求端未转暖,供应端压力依然高企,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是否到了抄底的时机,还有待市场进一步表现。

  国内大宗商品出现上涨行情

  本周一,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开盘即出现普涨,让许多投资者措不及防。当日,表现最抢眼的莫过于黑色板块。截至收盘,铁矿石期货主力1605合约收报319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7%;螺纹钢期货主力1605合约报收1827元/吨,上涨2.99%;热卷期货主力1605合约报1937元/吨,上涨2.00%。此外,焦煤、焦炭、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均上涨1.83%—3.31%不等,玻璃期货主力1605合约也上涨2.03%至854元/吨。农产品板块,鸡蛋期货主力1605合约报3238元/500千克,涨幅为2.83%;豆粕期货主力1605合约午盘报价为2458元/吨,涨幅为2.2%。白糖涨势较弱,主力1605合约仅上涨0.57%至5481元/吨。

  继周二铁矿石、塑料等期货品种出现超过3%的暴涨后,1月19日期货市场再现疯狂。在现货市场根本无利好甚至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新低的利空施加下,甲醇、天胶、塑料、铁矿石等多数期货品种出现2%至4%不等的涨幅。

  专家表示,在国际原油依旧大跌且仍处于30美元以下区间的情况下,周三的期货市场令不少人大跌眼镜——以铁矿石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商品收红,且天胶、玻璃等品种的主力合约涨幅均超2%。更令人意外的是,原油的下游塑料,周三主力合约涨幅竟接近3%,创出近两年来单日涨幅之最。对此,不少期货分析师表示,在没有利多消息或数据支撑下,这样的行情或许是经济层面见底的信号。

  事实上,跌跌不休的商品价格似乎已将原本市场担心的价格泡沫挤出。截至去年12月初,铁矿石、焦炭、橡胶等多个大宗商品价格已较2012年打了2—3折,更惊人的是,期镍价格仅为2007年的一成多。至今,国际油价已跌至12年来新低,铜价触及七年低位。上周末,一些国际投行开始“唱多”油价,引发市场关注。高盛在上周末发布预测称,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将迎来“新牛市”,据模型显示,当前原油价格及贵金属价格再次破位,最终将使大宗商品生产商削减产能来平衡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轮看似“无厘头”的商品价格上涨正引起投资者“翩翩浮想”:这是否意味着市场拐点已经到来,需不需要把握“空转多”的时机?

  有分析师指出,从整体经济层面来看,已有蛛丝马迹支持大宗商品市场的阶段性反弹。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便是有力证明。比如,石油、铁矿石、大豆进口创纪录,铜进口创次高纪录。“这说明中国消费力并未大幅度衰减,或者说没有想象中严重。另外,出口数据也并不悲观,可能中国经济见底已有迹可循。”

  另外,目前中国供给侧改革持续升温,部分商品已出现供应回落现象,这也使多头信心明显增强。

  供需平衡有待建立

  不过,经济基本面“掉头向上”并非易事,在市场上捕捉底部信号更是难上加难。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投资者需冷静观察市场走势,然后决定投资策略。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指出,在大宗商品的冬天,有把火烧起来,表面上看起来挺美,但实际上,一把火不能代替暖阳,“久冻”的大宗商品市场远非“一把火”能够焐热,更何况1月中旬的这把火还是“虚火”。现在对利好的透支,只会导致春节期间市场“肾虚”,大宗商品1月下旬市场不容乐观。

  一德期货研究院分析师易乐认为,今年去产能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将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针对失业人员进行政策疏导来配合供给侧改革,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集中的行业正在加快破产重组,近期相关工业数据将会持续下滑。预计在新的供需平衡建立前,大宗商品恐难告别颓势。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今年商品的投资机会并非不存在,但不应用大量资金压注,而是可以适当投资。比如,长线资金在仓位管理上,可以拿出可用资金的1%、2%配置大宗商品资产。

  另外,也可投资能源类基金。此前花旗集团发布报告显示,大宗商品类ETF和被动型指数投资2015年累计流入资金188亿美元,而2014年和2013年分别净流出22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如果投资者2016年开始看到价格企稳或复苏的信号,他们就会重新大举投资能源类基金。对能源类大宗商品配置高达60%的被动型指数的资金流入,更是会因此受到提振。”

  (文章来源:上海金融报,作者:李茜)

社交帐号登录: 新浪 QQ